
得知覓到是Bar Mood的關聯店後我就一直很想來,畢竟Bar Mood可是連年在亞洲50 Bar、台灣最佳Bar得獎名單榜上有名、在酒吧界中堪稱聖殿般的存在啊;而且造訪覓到還可以來一趟圓山大飯店東密道遊,連店名也是取自密道的諧音,感覺很有趣,就預約前往了。
圓山大飯店離我家不算太遠,在一段票公車的距離內,還位於我進出市區的必經之道上,我路過沒有1萬次也有9,999次,但飯店的位置可不是在大馬路上,而是在小山上,除了飯店自己的接駁車以外,沒有其他大眾運輸可直達,是以我實際上去的次數不多、還都是搭車上來的,這次自己找路走上山,路痴加上晚間山路、以及不時前後夾擊的腳踏車等等疊加Debuff,讓我走了20分鐘才到飯店(掩面)。
不過這一趟十分值得,東密道還挺有意思、覓到酒水絕讚,食物雖差強人意(雖號稱是國宴料理,但感覺就是飯店廚房的一般餐點),但距離士林夜市不遠,喝完還可以去夜市打打牙祭。
若是不喝酒又想探訪東密道一樣可以來,覓到也提供無酒精特調,不過基本的低消門檻還是要遵守的。
目錄
【台北】Bar Mood系列 – Meet by Bar Mood 覓到酒吧
- 【網站】
- 【時間】
- 18:00~01:00
- 【地址】
- 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四段1號
- 台北圓山大飯店,BF
- Google Map
- 【電話】
- 02-2886-1818分機1998
- 【系列】

從捷運劍潭站走上圓山大飯店的登山道有2條,比較近的是靠近通河街的公園入口後方有個往上的步道,這條路會直通飯店旁的停車場。

這條登山道比另一條略長,不過樓梯數比較少。


走上來後穿過機車與汽車停車場,就是圓山大飯店。

另一條通往圓山大飯店的登山口位於圓山隧道外不遠處,這裡車水馬龍,狹窄的人行道不時有腳踏車與人爭道,晚間燈光又昏暗,距離還有點長,但可以拍攝飯店牌樓與建築正面。

這裡看似燈火通明,但來時路上黑燈瞎火的,走得我提心吊膽啊。


這條登山道不長,樓梯比較多,走個4分鐘就可到達圓山大飯店的大門口了;雖然比較遠,但可將飯店正門牌樓與建築本體盡收眼底,適合拍照。


圓山大飯店的正門牌樓與建築氣勢恢弘,夜間燈光真的是十分漂亮,我家晚上開車夜遊不時會光顧一下這裡,我也在這裡參加過親戚的婚禮、碩班的謝師宴,但走路上來還是初體驗。

來程從入口走到這裡,邊走邊拍照,花了7、8分鐘,整個走上來的過程大約12分鐘,加上從公車站走到登山口的時間,全程大約20分鐘;不過回程因為知道路,走起來就快多了。

飯店大廳也十分富麗堂皇。

由大廳右前方的樓梯處下到BF,就是覓到的所在地;圓山大飯店的住客在覓到消費享有折扣,不過我一個台北在地人是不會特地來住啦……


覓到的特色之一就是可以遊覽圓山大飯店著名的東密道,其入口就位於酒吧旁,先進入酒吧內部放好東西,服務人員會帶人前往探訪。

服務人員會先進行簡單的解說,之後就可以自己走下東密道去探訪,來回都是同一條路、而且是一本道,即使路痴如我都可以順利來回。


東密道一開始是一段連續下坡路段,頂端不高,1米6的我跳一下撞頭沒問題。

一旁的牆上有一些關於此地歷史說明的語音與告示。

東密道頂端與牆面都佈滿尖刺,其目的是分散隧道內的迴音干擾,只是真的很尖銳,稍有不慎撞到,可能就滿頭包了。


東密道的盡頭是圓山大飯店初代總經理孔二小姐的故居,晚間不開放參觀,我只大略看一下就回去了。


晚間燈光的圓山大飯店很漂亮。


孔二小姐故居,晚間不開放參觀,只能在外圍走走。

大約花費15分鐘逛完東密道後,回到覓到門外。


覓到門口展示著飯店歷年的鑰匙,現已取消拿鑰匙解謎開門模式,純粹展示用途,走近門前,自動門會自己開啟。



覓到內部採類侘寂風簡約自然的裝潢風格,座位不算太多,但空間開闊,燈光略暗。

水。


以熱呼呼的牛筋、牛肚與牛腱組合而成,微辣夠味,很好吃。

小份的份量,是個普通的燻鮭魚沙拉,還不錯吃。

絕佳的下酒物。
艾碧斯 + 東方美人茶 + 雷根香橙苦精
艾碧斯的歐洲魔幻融合苦精的層次,東方美人茶如沙漠商隊搖晃的銅鈴風味一直回繞在口中。


完全沒有酸甜調,而是純粹的濃厚茶感與酒感,相當特別,酒感略重。
58金門高粱 + 茉莉花糖漿 + 檸檬 + 檜木苦精 + 雷根柳橙苦精
58高粱的戰地風情,檜木墜入星河,茉莉花是沙灘岩縫鑽出的白花細語。


酒體帶有濃厚的高粱酒香,重酸微甜的滋味中又帶點木質調,尾韻帶點茉莉花香,酒感重;隨著杯內冰塊融化,風味也會逐漸變化,變得越來越順口。
麥卡倫雙雪莉桶12年 + 金萱茶 + 香蜂草 + 馬告
高山金萱奶香雲霧覆蓋山林間,雪莉雙桶木質香流動在空氣中。


偏酸微甜的風味中帶有濃厚的金萱茶感,又帶點馬告與檸檬香蜂草的風味,酒感輕。
金門高粱 + 茉莉綠茶 + 芭樂 + 檸檬
結合台灣風土的鮮活演繹,將高粱的剛烈與茶香、果香、檸檬酸度調合,展現清新又具層次的風味。


芭樂中和了高粱的重酒感,微甜的滋味中又帶有檸檬皮的清香,很特別,酒感中等。
橄欖琴酒 + 昆布糖漿 + 白葡萄酒 + 藍柑橘
以草本調性搭配礦物質風格,清爽回甘致敬海洋旨味。
以橄欖琴酒為浪心,揉合昆布與玫瑰佛手柑的旨味調性,白葡萄酒與藍柑橘映出海面閃光,通寧氣泡翻湧起伏;檸檬與迷迭香的清香擺渡在杯中,猶如一葉扁舟破浪而行。


帶有濃厚新鮮橙皮香氣,酒體則是輕盈的酸甜調與氣泡口感,又帶點旨味與微鹹,加上湛藍的色澤,十分呼應海洋的主題。
深色蘭姆酒 + 泥煤威士忌 + 炭焙烏龍茶 + 黑醋栗
酒香濃烈,海味渾厚,杯緣以經典的鱈魚香絲勾勒海洋深層風味。
以泥煤威士忌與陳年蘭姆酒勾勒深海底蘊,融合炭焙烏龍與黑醋栗的厚實甜香,致敬滋養萬物的力量;鱈魚香絲點綴鮮味餘韻,香氣如海潮洶湧,風味渾厚深幽。


呼應海洋的主題,以略帶鹹味的泥煤威士忌為基底、並搭配自製的鱈魚香絲餅乾,酸甜調的酒水,下層的果香與茶香會隨著飲用越發明顯,很不錯,酒感中等。
- 同步發表




喬翰(1993~2009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