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遊記】台中外埔,《2018台中花博》智農館

智農館是我的花博之旅最末站,雖然距離閉館時間不到一小時,我反而放慢了腳步,反正都是最後一站了,自在就好。

該館比較著重在於展示農業科技的各種應用,不過我看完後的最大感想卻是:鳳梨怎麼有這麼多品種?真的要旺死人哪?身在公門,我們平常最怕的就是吃鳳梨酥了……


台中外埔,《2018台中花博》智農館


智農館以智慧化生產為概念,定位為農業生產、農業運銷為主之環境場域。依循園區整體規劃及動線配置空間,空間大致區分為展示區、溫室區、工作區、設備區之生產型溫室。展示溫室設施,融入智慧化農業概念之各式農園藝栽培技術及生活應用,以展現台灣尖端農業科技及栽培技術研發成果。

因應園區治水循環應用,溫室區地坪下方設有2處雨水儲存槽,可將園區中水回收及建築雨水回收有效儲留循環再利用。

  1. Link:【WIKI】2018年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

首部曲,藉由一顆種子發芽、生長、形成生態的過程,反省生物多樣性的重要。

種原奏鳴曲,有世界各地的珍稀物種、台灣瀕臨滅絕的原生植物,以及植物和昆蟲、藍綠藻、動物之間的共生關係。

認識台灣的土壤(12種土綱),全世界有12種土綱,台灣就有11種。

農業傳承進行曲,展示科技運用於農業上的可能性。

有種水濂洞的感覺。

新農業迴旋曲,不同領域的專業者對當前農業的需求與問題所提出的解決方案。

以影片呈現農業的發展歷程,有種身歷其境的感覺。

Author: Fish Yu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